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2021-08-15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题中整个句子是描写秋冬时节冷寂、荒凉的景象的。a项描绘的是火热灿烂的景象,d项描绘的是清新明快的景色,c项所描绘的景物色彩倒是与下文一致,但角度不对,“崖壁……矗立在江对岸”,这说明c项写的是远景,又怎能与下文中的“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相衔接呢?只有b项,无论从景物色彩上看,还是从写景的角度看,都与下文衔接得紧密。因此,应在画线处填b。
  八、抓空间顺序
  有些高考试题,我们读题后就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许多空间信息,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抓住。
  XX年高考全国卷ⅲ第18题:
  把下面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优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序号:____________。
  一看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小城一城中一郊外”,这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实际上,试题选项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已经告诉我们这道题答案的排列顺序。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选项中隐含的空间信息,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③个选项中,“到了札兰屯,……”一句中的“到了”两字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这句话是起始句;紧接着就是“小城”,就是选项①;然后是“城中”,就是②④;最后就是“走出小城,……”,那就是⑤⑥。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序号是③①②④⑤⑥。
  九、抓逻辑顺序
  事物之间都包含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事物的逻辑关系(也就是逻辑顺序)。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试题内部的逻辑顺序,就可以化难为易。
  如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
  填入画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是(    )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___。
  a.既不传达上级的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道题看上去好像无从下手.但是仔细观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选项中这些事情之间有严密的逻辑顺序。这几件事的逻辑顺序是先传达上级指示,再议论购置污水处理设备问题。而“环保工作没人管”也是造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因此“环保工作没人管”这句话也要放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之前。分析可知,这道题的答案为c。
  总之,我们在解答语言衔接试题时,只要能统观全题,认真分析,抓住解题的关键点,综合采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化难为易,轻松过“衔接”关。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