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几种解法

2021-08-15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②两个选项中的句子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断句不同。抓住句式对应这一点,似乎②较为合适,但不能最终确定,这时就要考虑抓音节。②句在“俯瞰“后断句,“瞰”与结尾的“览”字同押“an”韵。如果按这样的断句,我们轻轻一读,就会感到句式整齐,读来倍感顺畅。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句选②。③④两句仅凭句式很难确定答案,这时我们不妨抓住音节,看一看它们是否和谐。“近看……"这一句的结尾是“茂”字.押“ao”韵。④句以“白云缭绕”作结,恰押“ao”韵,上下文的句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气语脉一气贯通,音韵和谐,故可以确定第二句选④。
  六、抓关键词语
  有些高考试题的答案可能有很多选项,但不同的选项中往往包含有共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关键,在解题时要紧紧抓住。
  如XX年高考辽宁卷第5题:
  把下面的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仔细观察这道题我们会发现,④⑦个选项中都有“创新”这个词,①③⑤三个选项中都有“视界”这个词。这两个词语就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词就把④⑦联系在一起,“视
  界”这个词就把①③⑤联系在一起。据此,我们可以排除b、c两项。再看a、d两项的逻辑顺序,第②句的起始位置很关键,它应该是个起始句,d项中的位置是不合适的,所以应选a。
  七、抓语境
  对于写景的语段,要注意紧紧抓住语境,分析景物的色彩及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区别,而对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写所寄寓的感情自然也各不相同。写景的视角又有远望、近观、俯视、仰视、平视等区别。如果抓住这些差别,做起题来就会非常容易。
  如1987年高考全国卷:
  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________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