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 学案

2020-03-23

对积累起来的词语,要善于分类归纳,抓住重点,总结规律。对高考语音题中常考到的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方言字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记忆。
1.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读音。如XX年广东卷第1题中“厦门”的“厦”表示地名称呼,它就不读“shà”而读“xià”; 又如山东卷第1题中“模具”的“模”,它不读(mó)”而读 “mú”。又如1998年高考第1题“押解”的“解”,意为“押送”,它就不读“jiě”而读“jiè”。XX年b项中的“禅让”的“禅”应读“shàn”,“薄荷”中的“薄”应读“bò”,“簿册”中的“簿”应读“bù”。
2.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能都根据声旁来推断读音。如山东卷第1题中“叽叽喳喳”的“喳”,它就不读声旁“查(chá)”而读“zhā”; XX年考题中“泌”不读“必(bì)”而读“mì”。XX年高考第1题a项中的“箴”不读“jiān”,而读“zhēn”,b项中的“阐”读“chǎn”,d项中的“滇”读“diān”,“缜”读“zhěn”。
3.形似字——看清细微差别
形似字错读,大都因为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别。如1992年高考第1题中“庇护”的“庇”(bì),考生容易把它误看成“屁”而错读为“pì”;又如1996年高考第1题中“璞玉”的“璞”(pú),考生容易把它误看成“蹼”而错读为“pǔ”。
4.方言字——矫正地区缺陷
我国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考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如1996年考题中“姊妹”的“姊”(zǐ),北方的考生就容易读成方言“jiě”;又如1997年考题中“结束”的“束”(shù),南方的考生就容易读成方言“sù”。
第二课时                                 
● 重点难点: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三)好题精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霎(shà)时 空隙(xì) 扣人心弦(xián)   b.脸颊(jiá) 煞尾(shā)  童心未泯(miǎn)
c.荫蔽(yīn) 吮(yǔn)血   汩(ɡǔ)汩滔滔    d.蕴藉(jí)  细菌(jǔn)  忸怩(ní)不安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        间(jiān)隙         分蘖(niè)         踉踉(liàng)跄跄 
b.吮(shǔn)吸      咀(jū)嚼            负荷(hè)         泰然处(chǔ)之
c.蛮横(hèng)      创(chuāng)伤     可汗(hán)         殒(yǔn)身不恤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