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
2020-02-025.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是第一段,而万物“有所待”是更好理解“逍遥”的基础,必须抓住意象特征,通彻理解。理清思路,是背诵课文的最佳途径。
六、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一自然段。
2.预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背诵。
2.研习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情况
1.学生分小组背诵,由另外小组订正。
2.学生齐背第一段。
3.学生听写疑难词语。
二、学生自读、自译二、三自然段
1.听读。听录音带,注意疑难字的读音、朗读过程中的断句以及语气。
2.跟读。(要求:声音低点,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语气来)
3.默读。参照注解自译二、三自然段,有疑难之处,随时质疑,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投影:
(一)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小知不及大知zhì 朝菌zhāo 蟪蛄huì 穷发之北fà 斥 yàn
沮jǔ 数数然shuó 泠然línɡ 恶乎待哉wū
(二)注意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以及句子的意思。
①小知不及大知:见识短浅的小智比不上见识深远的大智。知,即“智”,指智慧才能。
②奚以知其然: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奚以,即“以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然,代词,这样。
③穷发之北:草木不生的北极荒远之地。
④彼且奚适也:它将要到哪里去?“奚适”,即“适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⑤此小大之辩也: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辩,通“辨”,区别。
⑥而征一国: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而”,通“耐”,能。
⑦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世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非,非议。
⑧犹有未树也:树,名词用作动词,树立。
⑨旬有五日:“有”通“又”。
⑩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恶,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三、研习二、三自然段
(一)研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思考:
(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明确:
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
二方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汤之问棘,点明了“小大之辩”。归纳上文,补充印证。
板书:
(2)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对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质疑,也可予以反驳。
教师点拨: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汤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