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学案

2019-12-22

二、虚词“十看”辨析法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例如:
    (•山东高考)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偶尔、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语境中用于修饰“飘落”;“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
又如:“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例如:
    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和”是连词,“与”是介词)
2.看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例如:[例4]②处属于假设关系,与后面的“就”搭配,所以答案为“如果”。
再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如:表并列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3.看语气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例5](•山东高考)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未免,不免)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预期判断,应选“不免”。)
[例7](•江西高考)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工夫,________(何况、况且)学习外语呢?(“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应选“何况”。)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例如:
    去图书馆,或者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