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类)学案

2019-10-17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3、夸张: 
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南 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
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区别:
对比与反衬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
5、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例如: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
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6、双关:
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例如: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