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综合复习教案

2019-10-09

该段的第一句就是表明中心的语句。将其筛选出即可得出答案:在做家务方面,日本男子是世界上最为懒惰的。
(四)对所给材料进行概括,比如,概括说明性材料的内容,概括议论性材料的观点。
要求学生对所给文段进行概括,从而检测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例一:
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江苏高考卷)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平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yuè)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上述文段属说明性文字。“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是“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 “魏晋封建论”,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尚钺,据此即可进行概括: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根据“我”的经验。(不超过20字)
想得清楚,就说得清楚。说得清楚,就写得明白。这样说对吗?
对是对,但是不全面。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说,一说再说,就想清楚了。同样,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说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写,一写再写,就说清楚了。
                 
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我”的经验是:(多)说有助于想清楚(多)写有助于说清楚。(注意第二段“我个人的经验”)。
(五)补写总结句。
通过补写总结句,检测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例如: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不超过30字) (辽宁高考卷)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                       。
本题要求补写总结句,实际上考查压缩语段,归纳要点的能力。本语段提供了牛顿、瓦特、马克思的事例,不难看出他们都能“从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了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依据题目对字数的限制,精简相关内容,即可得出答案: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