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综合复习:话题作文的扣题与审题
2019-09-12而高考摆在我们的面前,令千万家长学生等待的高考不可以说不是苦难,我们应用怎样的眼光看待高考呢?
我很欣赏有句名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风卷云舒”,我也很喜欢范仲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阳挂在天上每12小时出来一次,总有白天和黑夜,人总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要以接受的眼光看待苦难。因为苦难是一笔财富。
【简评】
该考生掌握的材料不少,此文词语丰富,句式整散结合。但话题要求谈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此文完全不顾话题。因为跑题,只得了22分。
对于话题作文,考生为什么会偏题甚至跑题呢?其重要原因是:
1.思想认识的缺陷。
以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方式已经最大限度地取消了作文的“枷锁”,话题一目了然,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
2. 写作态度的粗疏。
①没有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将“诚信”写成忠义、义气,或单纯写成承诺,离得更远一点的写成老实敦厚、默默奉献、严守纪律、不亏待他人等等。
②阉割话题,取其局部意义作文。如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明明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答案丰富多彩。”可是有一些考生却偷换主语,写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离开了话题的原意。再如话题 “心灵的选择”,有的考生只就“选择”展开,忽视了“心灵”的思考。
③把话题作文当成一般的给材料作文来写。围绕引领话题的材料转圈圈,因而偏离了话题。
为了紧扣话题,必须认真审题。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
审题时要慎思明辨,上下求索,要弄清题目的“限制”和所给的“自由”。
话题作文审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作文的试题构件
话题作文试题的文字,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具体规定四部分组成。如XX年全国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智子疑邻”——属试题中的材料,第二段包含提示语和话题,第三段是写作规定。
2.正确对待“材料”。
材料是话题产生的基础,能帮助作者理解话题,打开思路。如,XX年高考作文试题,了解了“智子疑邻”的故事,就能帮助理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便于作者构思文章。
一般而言,原材料体现出多维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原材料,由一个点可以引出许多条路径。而写作是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在阅读原材料的同时,作者要努力寻求自己与原材料的感情共鸣点,进而激发起感情波澜,“郁于中而发于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产生自己的独有情感,确定写作的切入点,从而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较原材料的主题更突出,观点更集中明确,内容更具体,描述更细致或论证更加充分有力,体现出真实性的前提下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