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综合复习:话题作文的扣题与审题

2019-09-12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简评】
这是XX年一个考生的答卷。此文从审视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巧妙构思文章。文章的中心就是标题“用理智的泉洗涤感情的花,重新审视——情感•认知•文化”。文章的思路是:“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这篇议论散文,联想丰富,选材广泛,结构开合自如,写得洋洋洒洒,又无一不紧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
    为了作文紧扣话题,既要讲究应考机智,又要当心掉入思维的陷阱。应试作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在紧扣话题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展示个性、展示才气。
苦难是一笔财富
(全国卷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人生存在这个世上,就得遭遇苦难,苦难就像海洋里的水,沙漠里的风沙。时时刻刻伴随你。不同的人对苦难的认识不同,悲观的人害怕苦难,逃避苦难;乐观的人坚强地面对他战胜他,利用他。
蒲松龄在数次落榜的情况下,依然有“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心壮志,终于,蒲松龄看清世态炎凉,写出《聊斋志异》,名满天下。试想,如果他越挫折就退缩,见到苦难就投降,他可能会成功吗?我们能见到《聊斋志异》吗?
曹雪芹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碌碌无为,当他目睹家庭由盛到衰之后,这一打击使他“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苦难对他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写出了让全世界瞩目的世界缩影《红楼梦》。苦难能造就一个人,苦难使人生变得有意义。
一个贝壳在经历流水的冲洗,打击,在经受住沙石的掩埋,经历无数的苦难,才会出现闪耀让人心醉的珍珠。
一条彩虹,只有在大雨之后,才出现在蔚蓝的天空之中,让人欣赏,让人羡慕。
只有在岩石猛烈撞击下的浪花才会是最美。
苦难是一笔财富,经历了苦难,才会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流放,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只有人们在经历苦难之后,才会更加珍爱生活,珍异生命,他们受的苦比常人多,懂得生命的价值,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更多,他们会努力面对生存,轰轰烈烈地拼搏,干事业,因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史铁生能坚强地面对生活,成为作家,是因为他失去双腿。海伦珍重生命,是因为她失明了!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