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 ①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 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累:堆砌,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解析】 b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当”意为“权衡……是否合适”。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解析】 a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尚且。b.介词,在。c.用于句中,表示停顿。d.表转折,意为“却”。
7.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3分)(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③⑤ d. ③④⑤
【解析】 c 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作者叙述一个事实,④是自此以后出现的现象。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解析】 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中“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有误,原文说“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是说“自古写序文的,都是像后世宗师这样的人才做的”。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解析】 (1)“自审”是宾语前置,要翻译成“考虑(或审视)自己”;“让”意为“推让”。
(2)“足下”是敬称,译为“您”;“并”译为“共同、一起”。
(3)“汲”的本义是从井里打水,取水。而“汲汲”则专门形容急切的样子,表示急于得到的意思。“不吾知”是一宾语前置句,要调整为“不知吾”, 译为“不知道我”。
【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都是主考官在书前作序,副主考官在书后作序,这是他们的职责。只要是书也都是这样。比如国家刚建立时,府州县志写成后,一定是推举这个地方有学识的人中年长受尊崇并且有文采的来写序,如果没有的话就由这个府州县的官员来写。所请的人必须是适合的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写序的官员,他的文采必须很好,他对于这本书也必须有贡献,这样才不会被这个地方的人责备。这个地方的有学识的人,如果他的文采很好,对于书也有贡献,那么官员是不敢作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