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散文类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

2019-07-30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第(1)句中的得分点为 “新”“其”“更”。“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新修建”;“其”为指示代词,译为“那”;“更”作副词,可译为“重新”。第(2)句的得分点为“观”“少”以及省略句式。其中“观”根据上下文,可译为“考虑,体察”,“少”为通假字,通“稍”,稍微。翻译时,应记得补出全句主语“我”,介词“以”的宾语“之”(这,此)。
重要提示:由于福建高考对文言虚词和句式没有单独命题考查,因此,所考查的翻译句,往往会有意识地选择含有虚词和句式考点的句子,考生判断句子的得分点时,应注意将这两个考点内容考虑在内。

【参考译文】
元仁宗延祐五年,我奉天子的命令,到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去攀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雄伟突出险峻壮观的景象,不由得豪情勃发,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登上这座(小孤)山时,没有一个不(因此)觉得心胸开阔,乐于登山后的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觉得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

(小孤山)原来有一座亭子在半山,(站在亭子里)完全可以把天下的流水容纳在自己脚下,把万里美景尽收眼底。(登山之人)轻松自在地坐在那里欣赏景色,可以度过一整天。(亭子的)石级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整坚固,能让登山的人忘记了它的险要。这座亭子大概是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修筑的,距离现在已经六十二年了。因为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以致于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每登一级台阶,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
(现在)甚至有人在亭上牧羊,弄得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也不能在亭上来回走动。这时彭泽县令在场,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他们)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好。

问看亭人的意见,看亭人却回答说:“(小孤山)不属于彭泽县管辖。”他们这才一起含怒而无奈地离开。 第二天经过安庆,安庆府判李维肃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他。他说: “这是我管辖的土地。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所以称‘一柱’的原因,是因为它卓然独立,不偏向哪边,也不倚傍什么,而江水的侵凌撞击,从四面八方一起涌来,亭子始终也不会因此而动摇;使它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势,即使穷尽天下所有骄横强悍的力量,也都将拜倒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一柱亭的命令而离开。不是这个山峰,那么有谁能够抵挡(这种力量)呢?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那高峻特立的模样,现在好像已在我的眼前了。你应当为我记录下它。”  

李先生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几十年,历任郎官,被称为有资历的老臣。他文雅有高材,以正直有骨气作为自己的操持,很是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所顾忌。很久之后,才被任命为安庆府判。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维肃认为不值得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况且一座微小的亭子,对于郡政并没有大的损益。(李维肃)到这里上任不到十天,一旦知道自己应当做的事,立即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想而知(李维肃)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更重要的大事,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我对此确信不疑。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