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中所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曲中暗含的与这一节日相关的习俗是 。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曲子的最后一句。
答案 (1)重阳节;赏菊
(2)诗人在此用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
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
年华老去、漂泊无依的伤感,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3.(湖南省衡阳八中XX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鉴赏下面二首元曲,完成问题
殿前欢 对菊自叹 【元】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殿前欢 梅花 【元】景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
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 张养浩(1269—1329年),宋末元初人,汉族,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逃禅:即逃禅者。指逃到佛教中,以求解脱的人。山妻:用宋林逋以梅为妻的典故,山妻即“梅妻”。
(1)有评论者认为“山妻骂,为甚情牵挂?”饶有意趣。你是如何认为的?
(2) 两诗取材上都以花写情性,但情性有别,请作比较。
答案 (1)人格化(拟人手法) 描写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场景,以“山妻”的嗔怪,侧面写出了我对梅花的专注及梅花的清高绝俗
(2)寓情于物,以菊花反衬自己,借菊自叹,感叹自己政治上失节。景诗中的梅花疏朗清佳,诗人以梅花自况,象征自己高洁的品性。
XX年1月更新
1.(河南省实验中学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1)这首诗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