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2019-06-011. 判断句
[例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 省略句
[例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解析]此句中“不足为也!”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把主语“廉吏”补出来。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3. 被动句
[例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见……于”表示的被动关系能否译出。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4.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本句中的“求”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何”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求”后面),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解析]此句中“于勾践”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求哀请命”之前。
[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三、注重对关键实词的翻译
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运用“组词法与替换法”来完成文言文向现代汉语的转录。
[例1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解析]本句中“质”“售”两字甚为关键,如误译则句意必然不准。“质”,“典当、典押”的意思,这个意思在教材中未出现过,需要考生利用上下文来推断。“售”,“买”而非“卖”,古今异义词,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例12]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解析]此句中的“谢”,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感谢”义,而表示“谢罪、道歉”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四、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因、以、于、乃、其、为、则”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例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解析]此句的翻译,虚词是关键点,“以”,介词,“为了”的意思;“乃”,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悉”,副词,“全部”的意思。
[译文]裴侠说:“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