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专题复习
2019-05-09有关诗歌风格的一些常用术语:
(1)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尤其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特别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笔下有狼山大漠,有绝域孤域,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就作为主体的诗人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志向高远,襟怀旷达。就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而言,往往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苏轼则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3)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但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悲慨的内容包括: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辛弃疾的词。
(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如杜牧的诗,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既有撑天宏志,又感报效无门。
(6)冲淡。即冲和淡泊。王维的山水诗均有闲、静、淡、远的特点。其笔下的大自然往往就是诗人自己,反映着涛人冲淡的心情。
7.论世知人
所谓“世”主要指诗人所处的时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所谓“人”主要指诗人,他的生平遭遇、思想性格及艺术风格。论世知人,对鉴赏古典诗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这方面的知识,现撮其要略陈述如下。
(1)南北朝时代。
①民歌分北方、南方。北方战乱频繁,加之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其民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木兰诗》就是女孩子“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典型例子。当然,连年的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不少民歌也反映了这一主题。
南方虽政权频繁更替,但与北方相比,还是比较安全。士大夫享乐之风延及民间,因此男女恋情几乎成了这一时期南方民歌的惟一主题。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双关等手法含蓄地表达男女爱慕情怀。《西洲曲》是其代表作。
②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厌弃官场,向往自然,去职后长期归隐,开创田园诗派,多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诗风平淡爽朗,语言质朴自然,极为精练。
(2)唐诗题材多样,风格多姿多彩。
学习唐诗,必须了解“安史之乱”。唐王朝以此为界,前期鼎盛繁荣,后期逐步衰败。这对诗歌有重大影响,“安史之乱”也是唐诗的一个转折点。乱前诗歌大多气象雄阔,感情豪迈,诗坛弥漫着浪漫气息。尤以李白为代表,奇幻的情思,绚丽的文采,不羁的性格形成了他的飘逸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诗主题大多为两点:一方面歌颂从军报国,英勇杀敌,另一方面反对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因此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情肠,其诗雄奇瑰丽,其情则悲凉慷慨,又缠绵婉转。而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则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其诗恬静自然,用语精深华妙,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