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试题类型的答题思路

2019-04-12

    [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 “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答题用语。
    答题要点: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请分析孟洁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舂江正渺茫。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畅”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涛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浓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活;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问,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6)主旨型题   
设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同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发抒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同的内容,应分折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XX年高考全国卷ⅳ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所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还。“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7)技巧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前面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②辨明表现手法,a.衬托,对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