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为作了细致的分解;然后一层一层地、有顺序地进行描写。这样,整个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
例如: “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 “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四、运用修饰性成分,突出动作情态。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用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描写来辅助动作描写,即把人物行动时的语言、神情、心理等描绘出来。
如: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她手里毫不吃力地提着箱子——箱子并不大——走过去,她抬起了头,打量着在她面前闪现的人们的脸。(高尔基《母亲》)
这里作者将人物的神态“很满意地”“毫不吃力地”与动作“望”“提”紧密地结合起来,写出了母亲在接到传单、准备到外地散发传单时,内心激动,兴奋而又高度警觉,更反映了母亲对革命的高度责任感。
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作者把“看”“念”“拍”“笑”“跌倒”“咬”“爬”“跑”“踹”“挣”等动作与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融合着写,把范进中举后的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描画出来了,活灵活现,入情入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来辅助动作描写,既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又能使人物形象逼真鲜活、立体可感。如,“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葛朗台的贪婪和攫取金钱的欲望。
【描写误区】
1、动作描写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为描写而描写。
2、动作描写东鳞西爪,杂乱无章,游离于人物性格、品质等之外。
3、动作相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学游泳》中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