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案5
学习动作描写
【概念诠释】
动作描写是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方法引领】
动作描写的原则: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意在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一、选择准确的动词,力图一字传神。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要选择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习惯性动作,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善于捕捉人物细微的动作,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以此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如老葛朗台临终之时,当“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不仅他的“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就连“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这一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鞭辟入里地揭示了老葛朗台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至死也没有改变的畸形心态。
如: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孙犁《荷花淀》)
作者用“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二、化笼统为具体,展现动作过程。
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抢夺女儿梳妆台后,“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其中的“掏”、“放”、“盯”、“摆”、“推”等动词构成的动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鲁迅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透过这段文字,读者似乎体味到了双手沾着革命鲜血的刽子手攫取华老栓用辛劳积攒下来的洋钱时贪婪和凶狠。
三、安排动作顺序,服务表现主题。
动作过程的展现需要一定的顺序,既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
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因此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