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

2019-03-26

  3. 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没有结果的爱,或者说一种似有似无的从没有表达过的爱呢,它也美吗?为什么?
  答:                                       
  (2)简析作者对翠翠的思想感情。
  答:                                       
  4.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                                       
  根据这篇散文的特点和设题的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理清脉络,纲举目张
  抓住文章的脉络,理清文章思路,这是快速阅读散文的前提。《月碎沱江》开篇写雨,这就使全文笼罩在雨所营造的淡淡的忧伤、惆怅的氛围里,烘托了作者看《边城》时总有一种莫名的伤感的情绪。雨也使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形像——翠翠,变得更加朦胧。而作者无心听雨,而是在拼接残梦中依稀闪烁沱江里满江的河灯和轻波里散碎的月影。第四段接着写水中的月亮,“倒映在水中的半轮明月,正被水面的波纹分成许多小块,闪烁着,荡漾着,缓缓地移动着。”紧扣题目。最后一段写作者恍惚得分不清是灯是月还是星星,哪些是沱江的碎月。作者自始至终抓住“灯”“月”来写,脉络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由此看,1、2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二、把握主旨,明了态度
  散文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因此,只有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答题才不会离题太远。要抓主旨,必须抓关键词句。如统领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总结句,善于表达情感态度的疑问句,文章的中心句等等。象《月碎沱江》中“忽然我似乎明白了,翠翠应该是没有固定形象的,她就应该像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一样,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美丽留在不同人的想象里,时间越久远,就越朦胧。”这句是文章的中心句,即文眼,它既能表达作者对翠翠的喜爱之情,又能体现文章的主旨。读过之后,你就会明白,作者是借沱江碎月的景物描写和朦胧的、美丽的翠翠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曾经驻留心间的美好纯洁的东西的缅怀和追寻。理解了这一点,3、4题做起来就易如反掌了。再如总结句“我恍惚得分不清,哪些是河灯,哪些是星星,哪些是沱江里的碎月。”更是直接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明确手法,评价具体
  鉴赏散文离不开表达技巧,这里首先要搞清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修辞手法看,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设问等。从写作手法看,如铺垫、渲染、衬托、类比、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等。从谋篇布局角度看,如过渡、照应、详略、主次、点面结合等等。从表达方式上看,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等。其次是弄清这些表现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这要作具体分析。如文中的首尾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在内容上更能体现作者寻找翠翠,希望把每一个祝福(每一个灯寄托着一个心愿或一个祝福)带给翠翠。还如文中四处用了设问,两处排比加设问。如第六自然段的“茶峒,你真的就在这沱江的上游?翠翠,你真的只能留在人们的梦境里吗?”在作者心里,翠翠是美好无比的,她的身上集中了人世间最珍贵的美。这里的设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翠翠的喜爱之情,更能体现对曾经驻留我们心里的、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美好纯洁的东西的呼唤。

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