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

2019-03-26

  要想在散文阅读中少失分,除凭借文章特点、准确把握阅读流程之外,还要多总结适合自己的分析文章的经验,多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另外,在答题上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归纳要点要全,把分散在各段的语句(重要信息)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把含蓄的语言材料隐含的内容挖掘出来加以提炼。二是表述要准,即答案既要全面准确地表达要点内容,又要符合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保证答题的归结点与试题要求的一致。
  4. 摸索文章规律,探讨答题方法
  作文有规律,答题有方法,我们备考很有必要研究研究。下面分类简要说明。
  (1)议论性文字揭示层意和主旨。在叙述描写类作品中,议论往往是作者直接揭示层意、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文字。抓住了这些文字,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段意和主旨。
  (2)卒章显志。这本来是诗歌的一个特征,散文、小小说也有类似特点。文章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它有可能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3)反复呈现的句子很关键。一个句子反复出现,前后照应,这个句子,有可能就是文章的线索,或者是表达作者感情的关键句。它在结构思路上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它直接体现中心。如果有几个句子反复,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中心也就明确了。
  (4)表达方式转换是切口。用作考试的记叙文材料,往往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可以这样说,表达方式的转换刚好是文章结构思路的脉络标志。如果是人称突然转化,就意味着作者为了抒情。
  (5)全文写物实质上是在写人。物的特性,也就是人的品质。局部用了象征法,象征文字结合全文来理解往往就是暗示主旨的文字。
  (6)就指代词命题,答案就在其附近。作品有注释一定与命题答案有关。就含有修辞的语句命题,修辞本身的作用就是答案的一半。
  (7)围绕主旨理解词句含义。有些句子单纯看不易解释,一旦跟主旨联系起来就豁然开朗了。高考考查考生对某个句子的理解,这个句子总是与作品主旨(或文段段意)发生直接联系。
  (8)句子位置结构决定意义。在散文作品中,首句、过渡句,文尾(或段尾)句,往往对全文(或全段)进行概括性总起或总结。一般来说,不是段意就是全文主旨句。高考选择文首句、文尾句、过渡句作为考点,表面看是考查考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实质上是要考查我们对全文(全段)主旨是否把握准确。这些位置上的句子不能等同于中心(段旨),但绝对与中心(段意)有直接联系。换句话来说,用全文中心或段意来回答这个位置上句子的意义是不会有错的。
  (9)相邻句子和写作背景有暗示。判断一个句子的重要性,有时研究句子本身难以下结论,此时关注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很有必要,因为相邻的句子对此句有可能作一些解释说明。从这些解释说明中可以捕捉有关信息,进而破解试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解读文章中某一个句子的意义必要时要考虑一下作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背景不一定在文中,有时在题中,有时在落款或注释中,不可大意。
  (10)题目限定了字数,答案直接抄录原文,刚好与字数相等,这样的答案肯定是不完整的。就文章内容命题,我们围绕中心回答,答案即使不完全,也会对一半。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