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演讲辞
2019-02-16【解析】本题答案遍布全文,首先根据提干要求,结合文意,找到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相关的句子有“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 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进”。
2. (09高考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陷入深沉的思索。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前年秋天游览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一向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遇到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他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便欣然去了。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加深了他的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刊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