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

2018-12-22

【考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
(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 则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唯,只有。
(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管仲。
(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柙”文中有注释——柙 [xiá,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 。“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
【思路点拨】注意翻译推测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词义,判断出句式的特征,句子自然就翻译通了。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6.(09高考重庆卷,语文,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
【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解题指导】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此题容易作答,较好地体现了文言翻译“信、达、雅”的原则。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解题指导】此题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7.(09高考广东卷,语文,9)翻译。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参考答案】
⑵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⑴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
8.(09高考山东卷,语文,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