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41
2018-12-16解析:题干要求将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分析时先从原句中辨识分解出三个表述对象:安理会、海湾四国、以色列,再将原句中的修饰成分归纳到这三个行为主体上来: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是以色列,提出联合报告的是海湾四国;通过这一报告的是联合国安理会。最后通过对原句的意思的理解,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因此,答案可写成: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海湾四国提出禁止以色列这一行为的联合报告,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这一报告的决议。
【例2】将下面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单句,内容不能省略,但词语可作适当删减。
辽大祖耶律阿保机掘兴于东北,他把东北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之下。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全中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推翻了辽朝,建立了金朝。耶律阿保机、忽必烈、完颜阿骨打都应列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之中。[来源:学+科+网]
解析:题中所给的四句话中,前三句构成了并列关系,而第四句中的“耶律阿保机、忽必烈、完颜阿骨打”也是并列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考虑将前三句中的内容分别作“耶律阿保机、忽必烈、完颜阿骨打”的修饰限制成分。那么不难看出,第四句是所给的四个短句中的主干句,然后再对前三句加以改造重组,让原句中的成分分别作“耶律阿保机、忽必烈、完颜阿骨打”的定语,为了使语句更加连贯畅达,可以加上一个表复指的代词“他们”。这样,答案就可拟定为:倔兴于东北而又把东北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之下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全中国的元世祖忽必烈,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而推翻了辽朝建立金朝的完颜阿骨打,他们都应列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之中。
2.散句变整句型
整句是指语言形式匀整,结构大致相同的一组句子,其表达效果是富于节奏,音韵和谐,表意强烈,极有气势。整句主要指的是以对偶、排比等形式出现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整,句式不同,长短参差的一组句子,其表达效果是富于变化,能够自如地表情达意。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主要考查的是把散句变为整句,这是因为从书面语这个角度看,整句的艺术表达效果要远远优于散句。散句变为整句,关键就是把散句变成对偶或排比的形式,而对偶或排比的要素又是重复词语和结构。因此在变换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两个环节,一是要构建相同的词语和结构,二是要增加或删除部分词语。
【例3】将下面的句子改成整句。
草鞋穿在八路军脚上,八路军把日本鬼子赶下了海;解放军战士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香风毒雾一定会被他们踩在脚下。
解析:由散句变为整句,就是将散句通过重新构建变成对偶句或排比句。分析此题,有三个分句,可以构成排比句。再分析这三句话,第二句是名词“解放军”做主语,该句的表达效果是最好的,可将此句作为“参照句”,把另外两句改造成与之句式相同的句子即可。答案可写为: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台;解放军战士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八连穿草鞋,香风毒雾一定会被他们踩在脚下。
3.重新组合型
重新组合型的试题,无论是高考题还是各地的高考模拟题,大都是属于“因果”或“果因”之间的重新排列。一般情况下,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也有的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题目的设置往往是将原句的“因果”或“果因”倒置,因此,做好此类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句中的“原因”与“结果”。与此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原因”往往是由三个以上的 句子组成;而且句子之间有的还有先后、因果等关系,也应该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