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8-12-01

答案:粤剧起源于明代,受昆曲及南戏影响吸收了南音等广东民间曲调形成的南方剧种。它的唱腔以梆子、二黄为主。伴奏乐器有二弦、高胡和小提琴等。行当有生、旦、丑、末、净等十多个。(分别从“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行当”四个方面归纳)
②议论性语段——关键语句突破法
对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必须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如有中心句即是语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就必须找出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就可以了。
例(浙江卷)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5分)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                          (不超过10个字)(2分)
  论据:                                              
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③描写类压缩——舍偏取正法
对于描写类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的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从句法和语法两个角度对语段进行分析,保留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或词语,舍弃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句子或词语。对于写景的语段来说,一些时令(间)、地点、方位等状语和对事物本身描绘性的定语都属于舍弃的东西。
④定向压缩
紧扣要求,与要求有关的才是主要信息。这样压缩的要点和原段的要点没有必然联系。这样题目正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例(广东卷)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