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

2018-09-08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如引车避匿
  形容枯槁,颜色憔悴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小结: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这是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实词是古文翻译时的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须过好这一关。
二、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沛公欲王关中。(王:名作动,为王)
  赵王之子孙侯者。(侯:名作动,封侯)
  ②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
  北通巫峡。(北:来修饰“通”,名作状,向北。)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尔安敢轻吾射。(射:动作名,射箭的本领)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这里是“使……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这里是“使……活”)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这里是“使……尊贵”)
  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
  渔人甚异之(异,原是形容词,这里应为“认为……奇怪”)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如: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