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五学案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2018-08-16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时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a项顾此失彼,“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民间已经开始了;b项断章取义,是学术界的观点与实际不符;d项因果倒置,“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c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参考答案】a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分析、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b、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二段和第三短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d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解析】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人文知识推断。d项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应为“白银的货币化”,“ 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五、【XX年高考浙江卷】(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