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 品读描摹音乐的句子,领悟美的艺术境界,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 探析人物命运,品味人物情感,理解封建文人的悲悯情怀。说明:《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以描写音乐著名的诗歌名篇。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欣赏、诵读、展开想象与联想等活动,揣摸文中运用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对音乐描摹的艺术效果,品味语言的音韵美,感受音乐的形象美。诗人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传统,在写景叙事中融入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写人写己,哭人哭己,唏嘘于宦海的沉浮、人生的无常,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情,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激活阅读时的情感共鸣,启迪真情、陶冶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抓住具体描写音乐的语句揣摩音乐描写的手法与效果。2、 难点:感受“声中之情”,认识诗人的思想感情。说明:朗读和背诵有助于理解、领会,对于音调铿锵、情感浓郁的诗文,更是整体审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诗抒情气氛浓厚,朗朗上口,学生宜含情朗读,整体把握。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用文字描写的音乐更是抽象的,学生揣摩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应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中借一连串的比喻,用通感的手法赋予音乐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的描写方法,使学生在视觉的想象中感知音乐的美。文中抒发的情感繁富复杂,难以言概,学生阅历有限,感受人物的心境与情感有一定难度,可引导学生依托文字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揣摩人物情感,引发人生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选听一段琵琶曲,反复朗读《琵琶行》。2、要求学生了解白居易写作此诗前的一段经历,了解文题背景。阅读《长恨歌》、《李凭箜篌引》等。1、 课前查阅白居易资料及文题背景,选读相关文字,写读书札记。2、 交流读书札记。通过课前的查找、阅读、朗读,激发兴趣,寻找感性认识,为研读文本、知人论世,获得前置性知识。设疑导学整体感知1、 要求学生把握重点文言字词,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试着通过提炼两个问题来概括诗文内容。2、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问题设置举隅: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怎样一件事?2、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怎么写?3、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使诗人“泪湿青衫”?)1、诵读全诗,圈画关键语词,提炼问题。2、课堂交流所提炼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阐述提炼这两个问题的理由。1、养成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圈画关键语词的等良好的阅读和鉴赏习惯。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3、形成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为后面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深入研读探讨重难点1、 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诗歌是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呢?2、 让学生想象“大弦”“如急雨”、“小弦”“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这些句子模拟的声音,并通过流转变化的音乐去揣摩琵琶女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