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社科文章阅读
2018-03-14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夫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2l”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题中d项“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误,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力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注意“原始社会晚期”,题中“始终”的说法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