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
2018-01-19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山东豪杰遂并起。
d.诚宜开张圣听。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偏义现象。例句中的“众寡”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众”字上,b项中“口舌”、c项中“豪杰”、d项中“开张”均是并列式合成词,意思分别为“说话”、“英雄人物”、“广泛”,只有a项中“国家”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国”字上。特别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答案】a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青州有谋反者,州县逮捕支党,收系满狱,诏殿中侍御史安喜崔仁师覆按之。仁师至,悉脱去杻械,与饮食汤沐,宽慰之,止坐其魁首十余人,余皆释之。还报,敕使将往决之。大理少卿孙伏加谓仁师曰:“足下平反者多,人情谁不贪生,恐见徒侣得免,未肯甘心,深为足下忧之。”仁师曰:“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万一短,误有所纵,以一身易十囚之死,亦所愿也。”伏加惭而退。及赦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6、对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收系满狱 系:拘囚
b.覆按之 按:审察
c.止坐其魁首十余人 坐:因为
d.自规免罪 规:打算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意。“坐”在文言中常见的义项是两个,一是“入罪,定罪”,二是“因为”。语境中是说崔仁师只把谋反者中的十多个为首的判罪,其他人放了回去。所以此处的“坐”理解为“定罪”更妥。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放入语境中。
【答案】c
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青州有谋反者 ②足下平反者多 ③收系满狱 ④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
a.两个“反”字相同,两个“狱”字不同。
b.两个“反”字不相同,两个“狱”字相同。
c.两个“反”字相同,两个“狱”字也相同。
d.两个“反”字不相同,两个“狱”字也不相同。
【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第一个“反”解释为“反叛、造反”,第二个“反”解释为“不正的”,第一个“狱”解释为“监狱、牢房”,第二个“狱”解释为“案件”。
【答案】d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悉脱去杻械 杻械:刑具
b.敕使将往决之 敕使:宦官
c.万一短 短:愚昧短浅
d.事无枉滥 枉滥:冤屈失实
【解析】此题考查语境中实词意义的推断能力,调动原有知识积累是关键,同时借助语法分析。b项的“敕”是“告诫、嘱咐”之意,我们在教材中学过“敕造荣国府”,对“敕”的大致意思应该有数。“敕使”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解释成“命令下官”。
【答案】b
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邓攸,字伯道。永嘉末,没于石勒。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兒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兒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