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7-08-10

3.答题步骤
①什么形象?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
诗歌中常用意象举例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蝉
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4.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一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5.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古人写柳,往往就跟少女及男女情思相联系:
“记得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纳兰性德《河传》),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古典诗词中“柳”跟离别、相思感情抒发的联系最为密切,或许是柳枝柔长的特征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有相通之处,而“柳”又有“留”(挽留)的谐音,故汉代人就已有“折柳赠别”(《三辅黄图》)的风俗习惯,用柳来表现离别相思之作更是不胜枚举:
“春心自浩荡,春柳聊攀摘。笑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江总《折杨柳》)
“枝上子规催去旆,柳条偏系离情。”(李弥逊《临江仙》)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