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文言实词及其他

2017-05-25

(2)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
a. 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b. 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c. 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蚤”可以通“早”,但“澡”、“枣”就不行。“县”通“悬”,但“玄”、“旋”、“璇”就不行。
(4)也有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以上通假字。“李广详死”、“箕子阳狂”中的“详”、“阳”都通“佯”。
4.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意义相同(或相对、相反)的词组成的,但意义却偏于一个词。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是偏义复词,意义是“园”(“圃”是菜地)。下面是几句同学们在课文中学过的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3)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4)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5)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二)文言翻译
1. 直译为主
(1)宏观标准
a. 信:语意义一一对应;语法一一体现。
b. 达:判断语气;前后衔接;前后统一;独立成句。
(2)具体方法
a. 留(人名、地名、物名、族名、官职、尊号、年号、庙号、度量衡、专业术语、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b. 补(省略句、名词作状语时补介词、使动意动、意念被动、量词)
c. 删(发语词“夫”“唯”“盖”等、句中或句末的语气助词、各种“不译”)
d. 调(倒装句的语序调整,活用中的词性调整)
2. 可以意译的情况
   (1)铺排与互文
   (2)委婉的说法(尊卑谦敬)
   (3)古汉语中的一些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
3. 练习
a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汉书•霍光传》)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