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总结归纳

2017-05-08

3.层次不清。如:
(27)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如:
(28)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属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令人费解,即一句话没说清楚,让人无法理解;另一种是产生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第三种是指代不明。不管是“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如:
(29)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拆《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申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句子表义含混,令人费解,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2.歧义。如:
(30)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句中“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不明确)

3.指代不明。如:
(3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句中“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指代不明)

(六)不合逻辑
指的是句子的意思违背了思维的规律,在事理上讲不通。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如:
(32)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学生们的种种行为现在已被认可,又怎能说成是“已经得到纠正”呢,两者是矛盾的。可将“已经得到纠正”改为“已经得到许可”)

2.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并列不当的错误。如:
(33)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和杂志”,两者不能并列,可去掉“和一切出版物”)

3.强加因果。如:
(34)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句中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可将“学科”改为“文科”)

4.主客颠倒。如:
(35)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句中主客倒置,不合逻辑,应改为“大多数中学生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是比较熟悉的……”)

5.否定不当。如:
(36)为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句中多重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6.不合事理。如:
(37)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