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总结归纳

2017-05-08

常见错误是:当一个动词带两个及两个以上宾语或两个动词带一个宾语时,往往有一个宾语与动词不能搭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11)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2)自已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做得出来。
(定语“聪明能干”不能修饰中心语“手”,应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3)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14)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主要指缺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骨干成分,不包括修饰成分;赘余,即冗余、多余,通常表现为重复累赘。
1.缺主语。如:
(15)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句中误用介词结构“从……中”,使句子缺主语,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缺谓语。如:
(16)三峡的建设者们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战,一道175米高的拦江大坝,终于屹立于大江之上。
(句中“屹立”的主语是“大坝”,而句中“建设者们”却成了主语,且没有谓语,应将“经过”提到句首)

3.缺宾语。如:
(1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后缺宾语“……的经验”)

4.赘余:指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罗唆,影响表达效果的一种语病。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及助词“的”赘余的情况,下面各举一例说明。
(18)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都能认真听讲。
(后半句主语“我们”赘余)
(19)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进行”多余)
(20)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的到来”)
(21)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无声”和助词“的”赘余)
(22)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
(状语“非常”多余)
(23)为精减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补语“一些”多余)
(24)由于历史动乱和气候的潮湿,珍贵的绘画损坏殆尽。
(句中“气候”后面的“的”赘余)

(四)结构混乱
也称句子杂糅,即把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述方式揉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如:
(2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句中把“深受群众喜爱”与“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了)

2.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如:
(26)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小邱的心”,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的,使他的心久久……)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