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病句的方法
1.注意病因的诊断。
对病句不能囫囵而过,要确切把握病点,认准病因。高考题所投置的病句,尽管一句可能涉及不止一种语病,可能这些语病互为因果、相互纠缠,但总体来说病句类型是清晰的,病点是确切的,近年更呈现为一句一类、一句一点的态势。做到确切把握病因是可行的方法,惟有确切把握,才能贴切《考试说明》,才能使辨析能力获得有效、切实的提高。
2.要利用题型的互补。
客观性试题大多用来考查辨析病句。在辨析中认准病因,作出判断之后,也应作修改的练习。主观必试题大多用来考查修改病句。在修改之前,先要确切诊断病因。这样将辨析和修改结合起来,实际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解运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有助于形成明确的目的性,培养出规范语言的自觉性,进而形成对规范语言的良好语感。
3.要熟知病句的模式。
对病句的类型最好不要只单纯死记概念,要结合例句记一些常见病句的模式,将对病句类型的把握与对病句模式的理解结合起来。这是从在考场上、生活中实际应用的需要出发的。模式是理性和感性间的过渡,有助于考场上迁移、对照、辨析。病句模式,可以是高考试题、其他试题中的典型,也可以是生活语言中的典型。对二者都加以储备更加好。
4.要领会病句的手法。
用于高考考查的病句,可以说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为了保证试题的考查价值,保证一定的难度、区分度,病句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或者以部分的搭配掩盖另一部分的不搭配,或者改变我们可能更熟悉些的否定方式,或者把句子的结构搞得复杂,或者把病占领搞得隐蔽……在做辨析、修改病句的练习时,也应领会病句的手法。在领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句子主干,化简句子内容,对否定的重次、方式,对歧义的造成、设置,提高警觉等等。总之,要尽量使我们处于清醒、主动的地位。
技巧点击:
一、命题规律研究
命题者常常结合中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依据病句的常见类型来命题,试题投置的情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些出现频率高而迷惑性强的语句常常被命题者所采用,体现出命题者注重考查解决语言运用中不规范的语法现象的命题思路。
修改病句常与考查标点、词语使用、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等结合进行。修改病句选取的考查材料一般是应用文,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对需要修改的单个病句,有的考题指明修改要求,有的则未作要求和限制。对需要修改的语段中的病句,有的指出语病所在,有的则没有指出,由考生按规定找出并修改。
二、答题技巧点拨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难点内容,可以在六种语病的讲解基础上,换个角度,从审读句子中易致病部位—关键词或短语入手,更快更准地找出病因。以下十个方面,便于诊断病句。
1.看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得句子结构复杂化,也最易导致语病。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可以考虑是否有搭配不当之处。如:
(1)芙蓉镇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窝藏坏人坏事,对她这个外来干部欺生。
(2)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