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语文备考:古文阅读

2017-05-08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句③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衬托“礼义教化”使人“无苦而有名” 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句⑤则是通过“风”的比喻来写“礼义教化”的作用。

三、概念错位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   ① 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② 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② 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c.  ①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②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  ① 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少,姓醇谨,a 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a 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②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c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至孝,b 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