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2017-03-27

  【参考答案】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四、修辞手法
  答题技巧:
  1.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现在的修辞类试题,不再是前些年单纯地辨析辞格,而是和语言表达题相结合,如按规定的辞格仿句、续句、造句等,要求有了较大提高,做题时光靠死记概念难以奏效,因此,考生必须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用途及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等有一个切切实实的理解。这样,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审读题干,看清例句。审读题干时,不仅要读懂题干的显性要求,还要吃透隐性要求,特别是题干中的暗示或限制,比如“古代先贤”就限定在“古代”,“这些人文景观”就限定在“人文景观”等。看清例句是指搞清楚例句的句式、结构、内容特点、情景氛围等,为仿写或续写的句子打基础,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结合语境,辩证分析。分析任何语言现象都离不开语境,修辞也不例外。如在“他这个人平时张牙舞爪”一句中“张牙舞爪”是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而在“老鹰张牙舞爪地扑过来”一句中,“张牙舞爪”就不再是拟物了。所以,做题时必须把握整个句子或整个文段的内容,挖掘里面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千万不可脱离语境孤立作答。

4.讲究形式,注重内容。有些考生片面地认为修辞只要符合形式上的要求即可,因而常常忽视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实际上修辞的考查不但要求形式上准确,更注重内容上的吻合。有这样一道题: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形式,以“哦,老师!”开头,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哦,黄河!有了你乳汁的浇灌,这贫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茅屋、鸡鸣、老牛的蹄印和闪光的犁绘织而成的田园风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灿烂的文化。

有学生仿写了这样的句子:“哦,老师!有了你汗水的培育,这幸福的国土上,才有了高楼大厦,才有了山川、河流、树木和人群组合而成的美丽画卷,才有了祖国灿烂的明天。”
从字面形式看,这段话是仿照例文形式写的,应该符合要求,但是分析一下内容,前后文句之间几乎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防止这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的做法。

5.表述准确,力求最佳。修辞题目一般看似简单,实际做好很难,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关注,如喻体是否恰当,夸张是否合理,对偶是否严密等。因此,答题时最好先在草稿纸上拟出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读一读,斟酌推敲后,再誊到试卷上。

五、易错提示
  (一)常见误区
  1.修辞手法使用不当。一般来说,明显的修辞手法大家都能注意到,但使用的修辞手法稍微多一点,有的同学就往往会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只写了明显的一个,却忘了其他的要求。
  2.表述不明确简洁,立意格调不高,与整体语境不和谐。
  3.只注意题干表面的显性要求,不注意题目内部的隐性要求,对例句的内涵透视不深刻,写起来比较肤浅。

(二)应对策略
  1.仔细审题,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取题中信息,加强全方位审视的意识。
  2.在注意隐含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展开联想,让立意和格调高尚一些。
  3.注意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所给的材料的语言风格、表述对象、情感态度、句式特点中找到其隐含信息。

新题精练

1.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对“艺术”用如下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