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定“神”。即仿句在语境、思想、感情、风格、贯通等内容方面要与原句协调。
4.定“心”。即根据材料,确定仿句表达的中心意思。答案要做到有诗意、有新意、有深意和有情意。
例如:请仿照画“_____”部分的表述,在横线上将语段补写完整。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青松不惧风雪,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刚毅;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思维轨迹】 此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需要仿的是两个句子,与前面一个句子共同组合成排比句,特点要恰当,句式基本一致,即确定让仿句须与前面句子保持一致性,即“定型”;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承接前面的“大自然”作为对象,即“定神”,不能另起炉灶;然后进行相似联想的“定类”;最后进行写作、润饰。
【参考答案】 稻谷低垂着头,是在告诉我们处世要谦让虚心;绳索锯断木头,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雄鹰翱翔天空,是在告诉我们眼界要阔大高远。
(二) 答题技巧
1.仿写题往往与修辞考查连在一起,极具文学色彩和文化色彩。仿写的审题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里是最重要的。审题不仅要审题干及例句里的显性要求,更要审出隐性要求。隐性要求指例句中的结构关系及感情基调等。
2.做仿写题时要用相近或相似联想打开思路、搭好架子。例句中给的事物是“雨”,就要联想到“风” “云” “雷”
“电” 等。大致架子搭好后,接下来就是在框架内发挥联想、想象,填充内容,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例如: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
垂 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
没有梅花的孤傲
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
【思维轨迹】 此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需要仿的是一首哲理小诗,采用拟人手法,但更重要的是隐性要求:结构上采用“没有……/没有……/却……”,情感上是直抒赞美之情。选择材料时,先要搭好架子,由“垂柳”可以联想到“松柏”
“篁竹”“清泉”等,然后再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参考答案】
示例一: 示例二:
礁 石 种 子
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鲜花的绚烂
没有沙粒的平和 没有虬枝的沧桑
却以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 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
——什么是坚守! ——什么是执著!
三、句式变换
解题步骤:
先熟悉各种句式变换的方式,掌握各种句式相互变换时的特点,然后依照下列步骤答题:
1.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分句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等。
3.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必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例如: [•广东卷]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3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思维轨迹】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以第一句话为主干,提取另外两句的主干部分去做第一句的定语。学生变换时要注意,变换后一定只有一套句子成分,也就是只有一个谓语。有的短句间还有顺序的要求,变化后也要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