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和访谈的阅读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分析的能力。开头两段属于概括式导语,担负着统率全文的任务,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事实表述出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主体的展开确立感情基调,是新闻的精华、灵魂。
【答案】 大意:刘翔在鸟巢退出比赛,观众感到震惊、沮丧。
作用:概括了本篇新闻的要点,用充满感情的话引导读者,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为后文设置悬念、作铺垫、渲染气氛等)。
2.怎样理解“他一瘸一拐地走向通道的背影更是让人‘不忍卒睹’”“如果可以,他一定想用所有的荣誉换取在鸟巢跃上巅峰的那个瞬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句话的表面意思并不难理解,但结合前后文理解“让人‘不忍卒睹’”以及“他一定想”,自然会思考:观众为何“不忍卒睹”?刘翔为何一定想用所有的荣誉换取在鸟巢跃上巅峰的那个瞬间?由此便可看出这两句话分别从观众的情感和刘翔的情感两个角度,表现了观众对刘翔的热切期待和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刘翔对创造辉煌的无限渴望和面对意外现实的沮丧和无奈。
【答案】 ①虽然国人(亿万观众)对刘翔创造辉煌已经期待了很久,但是对因伤痛而退赛的刘翔又充满了同情、理解和无限的热爱。②面对国人的期待和热爱,刘翔特别渴望能够在鸟巢创造奇迹(特别看重这场比赛),他的退赛是最无奈的选择,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3.文章用较长篇幅叙述了刘翔从入场到冲出赛道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选文的新闻场景对刘翔退赛前的动作、表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能更鲜明地显现本文的个性特点和新闻价值,增强表达效果,更充分地显露新闻主题的思想意义。
【答案】 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刘翔从全身心进入比赛到不得已退出比赛的全过程,更深刻地理解刘翔渴望在鸟巢创造辉煌的迫切心情,使读者对他努力之后而放弃的选择给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4.文章结尾说:“在永远不能再痊愈的伤病加奥运金牌和一个健康、依然可以给我们笑容和未来的刘翔之间,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选择后者!刘翔,依旧是我们的‘飞人’,我们的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