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资料)
提问: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
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诗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

3、托物言志
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
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四)作业:
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附:
板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