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和“勤于收集资料”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1.优秀资料若干。2.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以前的学习习惯主题,谈谈自己已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1.形成规范的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保护视力。
2.写好铅笔字。
3.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4.认真完成作业;学会查字典。
5.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6.学会预习复习;学写毛笔字。
7.读书要有选择;读书要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8.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9.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10.多种渠道学语文;学会修改作文。
11.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
老师寄语:今天,你是习惯的主人;明天,习惯是你的主人。
突出本册教材中习惯内容:不懂就问、勤于收集资料。
二、观察第1页上的4幅小图,说明图意,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上面左边是一位小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请教,右边是几位同学参观校史馆,向老师询问有关问题;下面左边是一群小学生在班级黑板报前讨论着什么,右边是两位同学向学校的花工请教管理花圃的有关知识。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三、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1页的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家长、问解说员、同学,还可以问书本、电脑、专栏节目、专家等等。(除口头问,还可以用笔问,鼠标点击等等)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练习用“ 来问 ”的句式说话。如:用写信的方式来问杂志社的编辑叔叔、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问电台的专栏主持人、通过论坛来问专家……)
三、问后怎么办?引导学生弄清“问”与“学”、与“思”之间的关系。课后读读本册23课《学与问》中的中心论题:“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四、说说自己“问”的习惯。分享经验,分析不肯问的原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的方法。
备课后记:
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苏教版的特色,而它远远不是一堂课能教完的,不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习惯,更要将原有的好习惯保持发扬。所以对以前课本中习惯的回忆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习惯教育的过程。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或思维方式,有外显和内隐之别。教师要关注外显的行为,发现内隐的思想,如不善问别人问题,可能是性格内向,也可能是自尊心太强等等,老师要处处留心,及时给予指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与学生讨论“不懂就问”这个学习习惯的内涵。更注重于对他们自身的研究。经过不同形式的“问”这一主题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不开口也可以问的,这就从另一角度思考了这个问,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不同性格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扇“问”的门窗。根据他们的“内隐思想”而引导了他们的“外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