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解析】 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项,“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有误。应是“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所引发的事,使兄长对万斯同刮目相看。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第(1)句,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骇”与“然则”;第(2)句,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走”“道”
“退”。
【参考译文】 万斯同先生,字季野,鄞县人,是户部员外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从小就桀骜不驯,不肯服服帖帖地跟随他的几个兄长,所到之处总有很多的破坏,他的兄长也都忽视了他。万泰想把他送到寺庙,不久因为他的顽劣,将他关闭在空房子里。万斯同看到架子上有几十册明代的历史资料,读了以后非常喜欢,几天就读完了;又看到有经学之类的书,也全读完了。从空房子里出来后,于是常常跟在兄长的后面,听他们谈论。一天,长兄万斯年在家里开课,万斯同想参加,长兄笑着说:“你知道什么呀?”万斯同回答说:“看诸位兄长所为,也很容易呀。”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
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于是就从经义中选了题目考他,(万斯同)洋洋洒洒数千字,一会儿就完成了。长兄十分惊诧,拿着文稿哭了,把这件事告诉了户部员外郎说:“差点儿耽误了我的弟弟。”户部员外郎也惊愕地说:“差点儿耽误了我的儿子。”从这一天开始给万斯同添置了新衣新鞋,送他到私塾读书。过了一年,把他送到梨洲先生那里接受学业,梨洲先生将他安置在最好的位置上就座。万斯同读书一目数行,犹如大海决堤,然而他坚守先儒的告诫,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要看,没有益处的文章不要写,所以,他没有什么书不读,但是能够辨识出其中的要义。
清代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学问丰富渊博的学者,浙江巡道许鸿勋推荐了万斯同,由于万斯同极力推辞才作罢。第二年,诏令修撰《明史》,昆山人徐元文请万斯同先生参与,当时史局中聘用的士人可享受七品的俸禄,称为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想引用成例把(七品俸禄、翰林院纂修官)授给万斯同,万斯同请求让他以平民的身份进入史局,不要官衔,也不拿俸禄,总裁答应了他。诸位纂修官将稿子交来后,都送给万斯同修订审核,万斯同审阅完,告诉服侍的人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补进去;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可以参照校对。服侍的人按照他的话去做,没有有差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