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题:
1、中心论题在于“境界说”与“诗人修养”两个。
2、①第1-3语段就王国维标举的“境界”内涵及其分类进行了阐述。其中第2语段对境界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第1、3语段分别就境界中的“有我无我之境”及“大小之境”进行举例分析。
②第4-7语段就作家本身的素质修养、观察生活的能力与方式表述了自己的意见
③诗人个人的修养也作用于其作品的境界。) 1、 默读所有语段
2、 根据课前预习,在课堂中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提炼概括中心论题
3、 结合自己对所选七则文论的理解,阐述各语段与中心论题之间的关系。 1、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综合分析能力。
2、 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的训练。
深入研读,把握内涵之一:
“境界”
1、 请学生熟读第二语段,分析后回答:这里“境界”的内涵有几层含义?
2、 请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第一语段
①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的区分根据是什么?
②“有我之境”是不是指感情个性鲜明强烈的境界?同样“无我之境”是不是指不带作者任何主观感情与个性特点的境界?理由是什么?(结合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作具体示范分析)
③仔细品读“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一句,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3、请学生阅读第三语段并回答“不以是而分优劣”中的“是”指代何物?为何不以“是”分优劣?
4、请学生结合三个语段的分析,综合整理后,给予王国维的“境界说”一个相对完整综合的概述。 1、学生熟读,并运用圈划评注的方式写出自己对“境界”内涵层次的理解,之后可以进行小组的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性发言。
2、在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对境界的分类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涵义,进行正确的理解。并可以进行口头条理清晰的阐述。
3、思考并回答,为何境界不以大小而分优劣
4、在综合三个语段的分析后,对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内涵及分类进行相对综合的概述。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深化学生的阅读认识。
2、培养学生对于关键词语的敏感度
3、仍然注重学生分析材料、综合材料的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4基于语言概述能力培养的需要
5 帮助学生建立联系的观念进行文论的学习。
实践运用
要求学生根据王国维的“境界说”鉴赏李煜《浪淘沙》的意境。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运用所学知识,对李煜的《浪淘沙》意境进行鉴赏。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利用所学内容,更深层次解读鉴赏诗词作品,增强审美能力。
深入研读;丰富内涵之二:
“诗人修养”与境界
请学生整体性朗读第4—7语段,概括四个语段,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探讨诗人的修养问题?
提示要点:
①为何王国维认为周介存颠倒黑白?理由何在?
②人生三境界之说,在王氏的《文学小言》、《人间词话》中稍作修改,并被作者本人反复引用。可见是其得意之作。它强调的三境界其实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