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教案

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关键的句段进行圈划、品读。1、 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2、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3、 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帕氏一文反复强调是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教学中以文章观点为核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 摘抄好语段“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思想的缺陷又是多么卑贱啊!”,朗读背诵。2、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     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话。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课后作业。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思路点拨帕氏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把他们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决不是要求掌握他们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理论,因此脱离文本大谈大师的哲学思想,或陷在文本里逐句推敲一些名词术语都是不恰当的。对这篇有相当深度的文章,教学中要遵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研习、探究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的思想腾飞起来,又要切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那么,这篇文章如何才能教出“语文味”呢?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其次,围绕本专题的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最后,还可要求学生在鉴赏文章观点表达充满诗意的基础上,也动手用形象隽永的语言来概括对本板块话题的理性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练习举隅1、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2、 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3、 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4、读本文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思想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