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 教案
2022-04-10起句写华清官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长安离临潼已远,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应为想象之词。次句写华清宫的景象。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发生了。“山顶千门”用张衡《西京赋》“门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次第开”,山顶千门依次打开,可见守门者早就奉命等候,显出皇帝对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表现唐玄宗的荒唐和杨贵妃的恃宠而骄。由此一词可见全诗主旨,实为枢纽之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一骑红尘:是说一个骑马的人在日光下奔驰,扬起一阵阵红色的灰土。荔枝:水果名,外皮有疙瘩,果肉色白多汁,味甜美,是一种稀有的美食。]
最后两句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胜败本是兵家常事,无法事先预料,好男儿应包羞忍耻,从长计议,等待时机,再图发展。不期:难以预料。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辱。]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认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作者在这里对项羽的评价虽然不免带有主观色彩,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项羽最终失败的一部分原因。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英勇善战,人才济济,只要渡过江去,卷土重来,逐鹿中原,政权失而复得也是有可能的。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
第三句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的概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第四句呼应第一、二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此句气势如虹,令人想象“江东子弟”真的有一天“卷土重来”的情形。
结构巧解
《早雁》
首联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颔联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颈联,是说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尾联告知雁儿们,不要厌恶南方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这里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起句写华清宫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次句写华清宫的景象。后两句感慨嘲讽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
《题乌江亭》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一旦失败便自刎身亡的项羽难当“男儿”二字。第三句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的概括。第四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
写作特色
《早雁》
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以早雁象征边地难民,通过写他们受胡人惊扰南飞的情景,表达诗人对西北民族进犯中原,给边地居民造成灾难的深深的忧虑,形象传神,充分表现了灾民的惊恐、离散及思归。这使全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全诗通过写雁来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亦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