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2022-02-24到了中国以后逐渐地地方化了,m的地方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活动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用我们书本的一个词,叫做全球化。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
④问: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提示: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他们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还会逛逛元宵节的灯会并猜上几条谜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接触中相互审视,互取所需。
4、问题探讨
问:有人说 我们现今的一代是由肯德基、m 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m化,你认为对吗?
明确 :作为一种西式快餐,m确乎已经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但是由此断言中国文化的m话乃至危言耸听地认为殖民主义卷土冲来,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多少经验的根据。
因为在中国,所谓中国文化的m化是m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现象。在中国吃过m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国人并不是把m当做一种速食快餐,他们常常拖家带口或三五成群的在那儿边吃边聊,这种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m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m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 ,也不同于西方的原形。
同样,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常用的扫帚传到西方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汽车、西服传到中国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教师: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时,一次他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冯骥才的回答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
我们接纳、融合西方的真正态度应该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冯骥才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5、出示课件:
XX年12月19日,麦与北京XX年奥运会组合:在具东方特色的扇面上绘制出m的黄金双拱以及XX年奥运会会徽。麦当劳事务观官罗凯睿表示,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
6、设想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将哪些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提示:服饰文化 中国武术 书法艺术
饮食文化 (东台鱼汤面、东台臭豆腐干、汤圆、粽子、饺子等)
东台发绣 中国京剧 草编制品 茶文化
活动体验:
7、 设想你是中国某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怎样将之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