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2021-02-07(4)“权力说”(副总统、法官、酋长、细菌学家):他们如能逃生,将可以运用权力救助遇难者的家属,并保证社会安定,科学发展。
(5)“效益说”(寡妇、酋长妻、失业者、离婚男):虽然与“仁义说”选择的逃生者一样,但理由不同,他们四人如能逃生,则可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及其亲属(一共十五人)获益,这是十人中的最佳选择。
此外,还有些按几种标准作出的混合选择,不过,绝大部分学生选择让寡妇活下来。但据说,美国的大学生大都觉得她应该死去,因为她活着是受罪;他们选择歌星活下来,可以使更多的人活得愉快,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小结:我们在思维时,要能针对问题即发散点,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思维活动就进入创新的阶段。正如清人薛雪《一瓢诗话》云:“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唯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因此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来立论。
二、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1.根据下述材料立论,并比较分析,哪种论点新颖。
材料a:曹操在征讨张绣的途中,为避免扰民,严明军纪,特别命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结果曹操自己的马受惊窜入田地,践坏了一大块麦田。一件小事由于曹操自己的军令变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如果不罚,何以服众?”说完就要自刎。幸亏郭嘉引用《春秋》之义,以法不加于尊,给曹操找了台阶。但曹操还是用剑割自己的头发掷于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割发代首。
参考立论:(1)赞扬曹操言必行;(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员问责岂能“割发代首”?
材料b: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参考立论:(1)“学不可以已”,薛谭应留下来继续虚心向老师秦青学唱歌;(2)“归”而改行,薛谭要敢于言归。
比较分析:上述两则材料的立论中,第一种立论是一种从众的平平之论,第二种观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总结:“文贵于新”,立意新颖是我们作文成功的杠杆,是使思想内容深刻隽永的关键。有些材料或命题往往既可以从正面去理解,也可以从侧面去思考,甚至还可“反其意而用之”。议论文的新意往往在逆向思维中出现。
(投影)逆向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能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从彼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就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逆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逆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对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2.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人们对其有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角度,从反面去想,比如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请将下列熟语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