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2020-03-13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学习时数
1课时

四、课前预习
1、字音字形
疲惫(     )    蜗(   )行    淤(   )滩    簇(   )新   
迷惘(    )    胚(    )芽    干瘪(   )
2、字形辨析
蜗(    )牛    纤(     )绳    绯(     )红    隧(     )道
女娲(     )       歼(     )灭    菲(     )薄    深邃(     )
 
学习课程: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新诗奖。
2、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的主管感觉世界,追求诗的内在旋律,大量采用虚的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他们的一些诗作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
3、写作背景
舒婷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二、听诗歌朗诵,整体把握感情基调
思考: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又在哪里?

三、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1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2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3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4节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4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