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

2020-02-20

五、 课内小结 强化重点
【学生活动】结合板书以及探究的问题,对本课的内容以“我的收获”形式加以小结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略)
六、 课堂实践 检验效果
【问题投放】对熟读背诵篇目中的意象进行归类链接。例如“月”“梅”“杜鹃”“捣练”等都具有暗示性,引发联想,试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尝试性回忆有关篇目,组内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回顾,既要有数量,还要讲究速度。诗句积累。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讲述例子,讲出联想点以及暗示性的意味。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引发刺激联想;系统归纳。
【整合答案】(略)
七、 举一反三,迁移巩固
【探究思考】
1、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集有关古典诗歌意象材料,分类整理。(按照花木植物类、器物类、动物类等分类;附好例句;简要说明暗示性的内涵与事物间的相关点)
2、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请运用本课所了解的知识,对加点部分文字进行评价。
(附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合作,网上搜集,充分占有材料,进行材料的分类组合;形成文字,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成果集中后进行点评。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