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

2020-02-20

② 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③ 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

【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
【教师点拨】抓关键语句,删繁就简,突出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利于理解。
【整合答案】

 树 木
艺术特征 繁茂的枝叶
枝叶的绿色
枝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思情味 饱满 疏朗
适用场合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秋风叶落

①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
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    ①“木” →(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
  “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       ≠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
③“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问题投放】结合文段分析,请概括文中论述的“木叶”的艺术特征。
【学生活动】逐段进行整合。小组内归纳整理,组间交流完善补充。
【教师点拨】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见过树木之后,还要见森林的意识培养,同时用词要准确、简明、恰当,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又较为全面的把握。
【整合答案】“木叶”的艺术特征:秋天、落叶、树干、微黄与干燥的颜色、单纯、空阔、清爽
四、 挖掘文本 提升思维
【典句赏析】
【问题投放】“‘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探究一下“艺术形象的领域”哪些因素使得二者产生了几乎是一字千里的差别?
【学生活动】进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
【教师点拨】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从 “木叶”意象入手来阐述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进而会启发我们把握鉴赏诗歌的普遍途径:要注意读出概念后的意味。也就是“言外之意”的理解。
【答案整合】言之有理即可。
首先,意象本身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其次,诗人大胆的发挥创造性;再次,抒情的特定场合……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