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2020-02-17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④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
⑤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点拨 ①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作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②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③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④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⑤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1.中心主旨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的行为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2.写作特色
(1)别样的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写昆虫类,略写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2)语言幽默、含蓄。
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一员,却能“降格自贬”,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表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通过科普作品,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3.结构图解
(45分钟 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运筹帷幄(wò) 藏头露尾(lù)
亘古未见(ɡèn) 醍醐灌顶(tí)
b.瑕瑜互见(xiàn) 博闻强识(zhì)
耳濡目染(rú) 莞尔一笑(wǎn)
c.严惩不贷(chénɡ) 色厉内荏(r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