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案

时间:2025-04-05

生物实验教案范文(精选16篇)

生物实验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

  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

  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

查看全文

生物实验教案(通用13篇)

生物实验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查看全文

观察细胞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精选2篇)

观察细胞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概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各种植物细胞的观察,找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提高观察、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生命的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呢,我们学会了制作植物装片的方法,知道了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装片观察到了完整的植物细胞,那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大屏幕,这个就是我们之前所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下的照片,同样的,我也给大家展示出了其他植物细胞的显微镜下的切片照片,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植物细胞》。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首先,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植物细胞有什么样的共同结构呢?一会我找同学来回答。(进行提问,进而进行各个结构的认识)

  细胞的最外层都有一层透明的`薄壁——细胞壁

  紧贴细胞壁内侧还有一层膜,非常的薄,看不清楚——细胞膜

  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细胞核

  除了这几个结构呢,大家再来看一下,我们可以把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而细胞质中有一个大的像气泡一样的结构,我们就把它称为液泡。而有些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还有一种结构,叫做叶绿体。

查看全文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

生物实验课教案 篇1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出自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一个观察实验。该实验的目的通过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能够描述出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又为学好种子的萌发过程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原实验的实验材料仅仅只有一种大豆种子,大豆种子只能代表双子叶植物种子这一类种子的结构。书本对玉米、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未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其实对学生了解种子的种类以及结构是不利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将实验材料换成了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学生可通过观察绿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的异同。

  四、实验器材

  浸泡过的'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碘酒、刀片、放大镜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淀粉遇碘变蓝

  六、实验过程

  1、分别取三粒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放置在吸水纸上

  2、将一粒绿豆种子的种皮剥开;另外一粒绿豆种子剥去,并用手掰开的两片子叶;

  3、将一粒玉米种子的果皮剥开;另外一粒玉米种子用刀片进行纵切,并在剖面滴加碘液。

  4、先用肉眼对种子的外形进行观察,然后用放大镜对种子的结构进行对比观察。

  七、实验效果

  1、通过观察发现玉米种子一层皮即果皮剥去后,里面还有层皮,就是种皮,使学生亲眼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玉米种子其实是果实。而绿豆只有一层皮即种皮,所以绿豆是种子。

  2、通过对比观察两种种子的结构,了解到像玉米这种单子叶的植物和绿豆这种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的异同。

查看全文

对一堂生物实验探究课《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教学的反思

素种类相同,即都是叶绿素,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叶色?
 由此产生了需要探究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2、从大胆猜测中提出假设
  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根据生活体验,猜测与叶绿素形成有关的许多假设:如植物种类、空气、水分、气温、光照等。
3、从设计对照中检验假设
  在探究“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时,把每班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学生用绿豆芽。一半学生用水稻秧苗,提前几天,由组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做如下实验:每组各取两份实验材料(同种),一份放在有光照的实验室*窗,另一份放在不透光的纸盒内,上面用不透光的纸糊起来。到上实验课时。打开纸盒,与实验室的样本一起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4、从分析实验中得出结论
  有的组由于实验操作失误,纸盒没有盖严而透光,结果造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失败,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排除这些因素后重新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查看全文

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我在教学中 始终贯穿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 资源。但资源后设置的 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 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 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中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 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 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 目的及注意安全的 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做,放手让学生去做。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查看全文
目录